行個山啫,駛唔駛又當下、又珍惜咁心靈雞湯呀?但當你踏上這條古道,看到偉大的工程破壞漂亮的美景、頑強的村民寫大字報為自己的土地抗爭、零落的「遺蹟」提醒你此道的歷史⋯⋯你會發現,當下我們所有的,正在一點一滴地流逝,而當我們無法再擁有,或許,就只能捉緊還在手中的當下。
近年流行行山,所以好多古道都被人搵出嚟學古人咁行返轉。東梅古道顧名思義就係連結東涌同梅窩既古道(估通你以為條路有東梅食咩~)呢條路唔多聽朋友提,但其實政府無厘頭地在2008年京奧時將呢條路由白芒至梅窩一段改左名做「香港奧運徑」,沿途仲砌左11種運動項目既標記。(在下無乜興趣集齊一套,所以無乜留意有邊11種,有興趣既朋友歡迎通知一聲)不過把古道修整、鋪上石屎,也算是一項德政。
好,前言講完,講返點行先。
理論上,東涌同梅窩係隔住個大東山既,但古人當然唔會爬上大東taste完芒草至去梅窩啦。所以佢地就揀咗條經過牛牯塱、亞婆塱既路嚟行,叫得做塱,就係低地,所以是好好行的。
首先,由東涌東薈城出發,在三樓商場一直向藍天海岸方向,一直走到戶外的連接天橋時,向右轉落樓梯往文東路。在文東路沿着藍天海岸、映灣園一直往前走。
這段路起初兩邊有樹,風景和環境都算不俗,不過大樓在旁虎視眈眈,總有點壓逼感。
走到映灣園末端會看到喜東街,轉進去就會見到油站。
去到油站要找一個偏僻的入口,因為官方嚟講,東梅古道東涌至白芒一段係做緊工程既,所以個入口有啲奇怪。
經過一個亂亂地既車場之後,就係一段無遮無擋的大直路。有人可能會覺得沉悶,但在下行山當日藍天白雲微風輕吹,能享受久違的陽光與綠草,單走這一段已經值回票價。
不過途中已見工程船處處,在下唔知有咩大計劃,不過有機會遲啲呢度個海會被消失……
大直路行大概半小時就到了通往白芒的行人隧道,穿過隧道就正式進入東梅古道了。
一出隧道就見到黑底血書,三鄕村民的悲鳴,有誰聽到?有誰會聽?
不遠就看到一個小灣,有幾艘小艇,本來景色不俗,但當見到小艇對着的是一條一條龐大無比的天橋,甚麼景色都破壞淨盡。
再往前走,不久會見到一個廢棄了的小型焚化爐。這個焚化爐是屬於白芒村的,雖然細小,卻也罕見。原來白芒村雖小,卻有傳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代,怪不得村口的石頭都叫試劍石咁霸氣。
經過白芒村向前走,就看到牛牯塱村。這兒一片祥和寧靜,連在路上跑來跑去的唐狗也怡然自得,可惜,走到一度鐵閘前,又是看到:「百年老村,慘被政府吞沒!」等句語。不禁擔心,這片遠離繁囂的樂土還剩下多少時光?
過了牛牯塱村就是上山的路段,坡度不大,而且全程鋪上石屎,就是小朋友也行得輕鬆自如。
停停走走,由白芒開始上山大概一個小時後就到逹此古道最高點的涼亭。不過如果iphone的顯示正確,最高點也不過200米高,實在小丘一個。
此後一直是往下的路,很快已經看到銀礦灣的建築了。
正當在下發現此道好像沒有叫人眼前一亮的景點時,忽然見到中途的小涼亭旁有一小片芒草地,即刻打個卡先!
繼續下山路,又遇上了銀礦灣的起源:銀礦洞。現在礦洞已封,重開無期,但其實內裏地形複雜,有很好的旅遊及教育價值。(當然呢啲喺某啲人眼中係無價值啦)
詳情可參考:https://bit.ly/2PMzU2b
剛離開銀礦洞不久,就聽聽隆隆的流水聲,原來不遠處正是銀礦灣瀑布公園。不過可能景點已曝光,該處又係旺過旺角。
離開瀑布,很快就進入通往梅窩碼頭的路。有趣的是沿道看到很多有趣的小屋、以至路邊的裝飾也滿有心思。
感想
如果想輕鬆行山,最好由東涌出發,因上山路段輕平穩易走,若由梅窩上以石級居多,體力消耗較大。
這條古道好像乏善足鋪上社交媒體的打卡位,但走着走着,突然會遇上一小片芒草地、深山中有兩條小型瀑布⋯⋯轉角遇到的未必經天動地,卻是足夠讓人回味的小幸運。
長度
10公里
需時
4小時(慢行連拍照5小時)
難度
2星(1星最易,5星最難)
起點交通
地鐵東涌站
終點交通
乘船回中環
乘3M巴士回東涌市中心
其他香港行山路線
分類:長途旅程(3小時以上), 行山/郊遊,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