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從一滴水開始。
香港沒有水資源,所以我們要用東江水……Forget it. 今日工廠北移,大量用水不復存在,真有心不靠外援的,總有辦法的。就像百多年前,要開山築輸水管才能把水從香港島的大潭運至中環,還不是做到了?
1880年代香港開埠初期,除了薄扶林水塘外,沒有任何食水來源。於是政府便展開了「大潭計劃」,包括興建大潭水塘,以及一條把水經黃泥涌峽引至中環一帶的輸水管。管道利用英式橋墩支撐,以當年的港督寶雲命名,是為寶雲渠。這條水渠不是我們家的來水去水渠,而是像馬路般粗的輸水管。聰明的人把輸水管變成山道,就是今天的寶雲道。
寶雲道全長5公里,於1888年落成,雖是沿山而建,但大部份是懸空的棧道。整條寶雲道有98個孔拱,其中有一段相連21孔拱劵橋,在2009年9月18日被列為法定古蹟。寶雲道底下敷設了水管,以英式橋墩支撐。將食水由香港島東南部的大潭水塘引到中環雅賓利谷的儲水庫。
別輕看今天似乎只是晨運人士行山徑的寶雲道,當年可是繼皇后大道及堅尼地道後興建的第三條主要道路,因此當時亦有「三馬路」之稱。這馬路可算是接通了當年市區與「市區邊沿」的馬路。為甚麼這樣說呢?可以在今天寶雲道的起點/終點找到端倪。
從司徒拔道港安醫院開始往中環方向走去,不多久就會見到一塊碑石,清楚刻着CITY BOUNDARY 1903年,這就是四環九約界石或稱《維多利亞城界石》。事緣於1903年,香港政府在維多利亞城四周邊界豎立了六塊城市邊界的界碑,因寶雲道當時是維多利亞城的南面邊界,其中一塊就建立在寶雲道近的出口。這塊碑石亦提醒我們這裡曾經叫作「維多利亞城」。
伸延閱讀:
中環的前世今生(I)
香港古堡遊,五間靚到你唔信的大宅
由於是輸水管,所以馬路是稍微由司徒拔道向中環向下傾斜,但由於坡度實在太輕微,根本完全感覺不到。整條寶雲道慢慢行大概一個小時左右便可完成,沿道慢走,一邊望出去是銅鑼灣、灣仔至金鐘一帶,既身在都市,身旁卻又盡是翠綠林木,實在世界少有。
在香港日治時期,寶雲道曾被改名為「霧島通」。廣東人最喜歡改名,當時便被人戲謔為「無道通」。不過老編認為「霧島通」確有其詩情畫意在:想像大霧的日子,位處半山的寶雲道望出去,高樓彷如入雲,虛虛渺渺的,不似在人間。
這條小小的健身徑除了有界石外,還有一些地方可以遊覽,就是著名的三馬路姻緣石。通常這些靈山奇石總附送一些淒美傳說,姻緣石也不例外,傳聞在日本殖民時代,有一日本軍人跟香港本地少女相戀,常常在三馬路談情,後來日本戰敗,他倆不想分離,就在這塊石頭峭壁自戕同歸黃土,後來石隙竟然長出清草,被民眾認為是該對情侶顯靈。有一群風塵女子定期在農曆初六、十六及廿六日拜祭,發現萬事如意,因此引起民眾參拜的熱潮。現時被香港政府劃入「寶雲道情人石公園」。
亦有另一說法為,日本軍官愛上一個香港漁家婦女,在家人反對下,二人私奔至寶雲道露宿山頭,最後餓死化成石,二戰後才被人發現,至一九六○年代再有人們集資把這岩石粉飾。
無論是自殺或餓死,這對港版羅密歐與茱麗葉今時今日都吸引無數善男信女,祈求祝福保佑自己的愛情故事。
寶雲道健身徑
長度
4公里
需時
1小時
難度
0.5星(1星最易,5星最難)
起點交通
在中環交易廣場的巴士總站乘15號線巴士,或在金鐘地鐵站乘24M綠頂專線小巴,到港安醫院附近下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