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舊香港, 消失了的

中環的前世今生(I)- 一次過細味七幢中環舊建築

如果中環是一個女人,經歷了百多年的歲月,她該不認得從前的自己了。
百多年前的她優雅嫵媚,百年後的她燈火燦爛,每夜無眠。

舊中環

說明是前生,今世當然唔認得。翻開香港舊照片,你會以為在看的是哪個不知名的歐洲小鎮。要細數被拆掉的中環舊建築實在不容易,要辨認這些美侖美奐的建築究竟今天變成甚麼模樣更不易,只有盡力。

1. 大會堂 City Hall
2. 香港滙豐銀行總行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 Headquarters
3. 渣打銀行總行
4. 柏拱行 Beaconsfield Arcade
5. 香港會所 Hong Kong Club
6. 新東方行 New Oriental Building
7. 太古洋行總部 Butterfield and Swire Building

不如,我們從大會堂說起。

舊中環

大會堂City Hall

今天的大會堂百多年前仍是海,所以第一代大會堂當然並非建在那兒,而是建在維海最當眼的中央,不錯,就是今日的匯豐總行大廈左右。為甚麼說是左右呢?因為它部份後來被建成滙豐,部份成為了現時的舊中國銀行大廈。

舊大會堂

第一代香港大會堂始建於1866年,由民間集資興建,是一座兩層高的仿巴洛克建築,設有拱門式柱廊,設計精緻。下層東翼為博物館,中間部份為公共圖書館及休息室,西翼則為劇院;而上層則為大禮堂,常作舞廳之用。前面還有一個歐洲式噴泉。

舊大會堂

不說你或許不知,大會堂最初是臨海,換言之走大樓就可以直接落船!

舊大會堂

雖然跟設施跟今天的大會堂大同小異,卻不是人人可進的公共設施,反而是當時洋人上流社會的社交場所,華人在使用舊香港大會堂時則受到很多限制,就算港督想放寬條限也被洋人反對。

舊大會堂

舊大會堂一直運作至1933年,為讓予滙豐銀行興建總行被局部拆卸。1947年,大會堂的其餘部份亦遭拆去,在原址興建了中國銀行大廈。自此大會堂消失了一段時間,至1962年重新建成今日看到具包浩斯建築風格的分為高低座的大會堂。

舊中環
左邊是第二代的滙豐銀行,右邊是大會堂部份,中間可見皇后像廣場。

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總行 Hong Kong and Shanghai Bank Headquarters

舊中環

第一代香港滙豐總行其實是位於獲多利街(現稱銀行街)以及皇后大道交界的獲多利行,在1865年由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租用,當時皇后大道仍為海旁。

1866年,滙豐銀行決定購入該地皮。第一代滙豐總行一直運作到1882年,然後拆卸在原址重建成為第二代滙豐銀行大廈。

舊香港滙豐總行

第二代香港滙豐銀行總行於1886年落成,大樓前後部分的設計迥然不同,似由兩幢風格不同的建築物組成:面向皇后大道的一面以柱廊及八角形的圓拱屋頂為主,屬維多利亞式設計;面向德輔道的一邊則採用一系列拱形走廊為主,呼應四周圍環境。

舊香港滙豐總行
舊香港滙豐總行
舊香港滙豐總行

於1933年起,滙豐銀行進行重建,並使用了部分舊香港大會堂的原址,於1935年建成,設計屬芝加哥學派。大廈樓高70米,共13層,當時是遠東規模最大的建築物。有指它是香港首座裝有空調的建築物。香港日治時期,曾經被用作政府總部。

舊香港滙豐總行

50年後,滙豐再次重建,由英國建築師Norman Foster操刀,盡顯現代建築本色,與昔日的古典優雅相比,是另一種的美學了。


渣打銀行總行

渣打銀行總行

位於滙豐銀行總行旁的就是渣打銀行總行,在最初的時候,銀行的名稱是”The Chartered Bank of India, Australia,and China, Hong Kong” 渣打銀行是老牌銀行,在維多利亞女王的特許(特許即「渣打(Chartered)」這個字的英文原義)下於1853年建立。直到1858年2月倫敦總行正式開始營業。現時的渣打銀行已是第三代,當回望第一代的渣打銀行總行,不知怎地總想起威尼斯聖馬可廣場的總督宮。


柏拱行 Beaconsfield Arcade

舊中環
圖左是第二代滙豐大樓,右邊便是柏拱行了。

今天我們常概嘆商場多過街,但原來早在1880年代,香港已經有多層購物商場,就是柏拱行。柏拱行在1880年代中期興建,由巴馬丹拿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採用維多利亞式設計,是香港首座多層購物商場。1953年,香港防止虐畜會曾在此設有辦事處。至1960年4月,柏拱行拆卸,改建成拱北行。政府新聞處辦公室曾設於此。1995年,拱北行與位於其東面的香港希爾頓酒店及花園道政府多層停車場一同拆卸,重建成長江集團中心。


香港會所 Hong Kong Club

舊中環

香港會於1846年成立,最初只為英國士紳而設,會員當然非富則貴,別說華人,連女人、有色的英籍人或出身欠佳的英國人也不能入會。香港會所最初係座落在雲咸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即今日娛樂行位置。

後來在1897年於新填出嚟既地皮上,建興了一幢四層樓高大樓,就是第二代的香港會所了。

這幢大樓由巴馬丹拿(建築事務所)設計,屬維多利亞時代建築,特色是正面中央主入口有凸出的石拱門廳,上面為露台。面向皇后像廣場一面有兩個穹頂,面向海則有一個,令方正的設計更有起伏與焦點。

舊中環

可惜再漂亮的會所也有老化的一天的,由於維修保養成本高昂,1981年會員通過拆卸,重建成為一幢現代化的會所大樓。

新東方行 New Oriental Building

這幢大廈好像沒有一個統一的中文名,小編就見過新東方大廈、新東方行、東方行之類。1890年,中環展開填海計劃,將海傍由德輔道向北伸展至干諾道。各大洋行就喺呢塊新興既土地上大興土木。其中置地喺新填海地建成的第一幢商廈,便是新東方行,亦即今日的友邦金融中心所在地。

新東方行於1898年落成,屬維多利亞時代建築、拱形走廊式設計,加上穹頂與三角楣飾,可以說花盡了心思。大樓一邊向著木球會,另一邊向海,景觀實在無敵。

太古洋行總部 Butterfield and Swire Building

在 New Oriental Building 的旁邊就是太古洋行總部。關於太古洋行總部大樓的資料比較少,只知道太古洋行1866年喺上海成立,1870年將總部遷到香港。而呢間總部大樓呢,就建於1897年。同樣係維多利亞女王時期建築,佢有一系列的拱形窗戶,設有三角楣飾同方形壁柱。

後來1954年被廣興置業收購,夾埋隔離新東方大廈既地皮,喺1973年改建成為富麗華酒店。

更多香港舊建築
余園 — 香港最美的法式古堡
香港古堡遊,五間靚到你唔信的大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