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見到山頂酒店,實在想像不到山頂纜車旁那片土地,曾經聳立過如此瑰麗莊觀的酒店群。在決心翻查資料時發現,由於山頂酒店的歷史實在太久遠,有些資料都語焉不詳,如有錯誤,請指正。
要說山頂酒店,就不能不提山頂纜車,因為山頂纜車可以獨立存在,但山頂酒店的發展,就完全依賴山頂纜車了。而要說山頂纜車,就不能不提到這位飄洋過海來香港找機遇、來自蘇格蘭高地鐵路公司的前員工 Alexander Findlay Smith 亞歷山大·芬梨.史密夫了。
史密夫先生了解鐵路的運作,又見當時這麼多外籍人士為了避暑跑到山頂居住,日日山長水遠地坐轎來回山頂與維多利亞城,覺得有必要把鐵路系統引入香港。於是他連同一些政要與富豪倡議興建山頂纜車,最終纜車於1885年落實興建,1888年落成啟用。
這位年輕人既然有膽開發纜車,當然也看準了纜車通車後,除了住在山頂的富豪會使用外,也會吸引許多人到來這個「椰林樹影、水清沙幼、藍天白雲」的馬爾代夫,不,是太平山頂。於是,史密夫先生在纜車還沒建好的時候,已經在山頂買了一個小屋,改建成山頂酒店。
這間小屋原本名為 Dunheved,是由N.J. Ede在1875年興建的。史密夫購買後把它改建為一間擁有酒吧、餐廳和20間寢室小酒店,供遊人租用。
到山頂纜車通車後,據說史密夫迅速把酒店賣掉給The Peak Hotel & Trading Co.獲利。公司拆掉原有的小酒店,重建成為三層高的大型酒店,於1890年重新開業。
攝於1890年,圖中最左邊的是纜車站,中間便是重建後的山頂酒店,依山勢而建的弧形斜度可見氣勢逼人。圖中下方的是茅屋是纜車工程人員的休息室。
一如史密夫所料,山頂酒店極受歡迎,經營者當然乘勝追擊,努力加建。
攝於1910年,圖中所見,酒店前的斜坡已被剷走,準備興建新翼。
到了1920年,原大樓前及旁邊都增添了附屬樓層。
酒店的一個方向可欣賞城市和維多利亞港的景色,而另一個方向則可欣賞面向南丫島的薄扶林。整個建築群雄據了山頂最著目的部份,而且可以乘搭纜車直達,位置之佳無可比擬。單看照片都可以感覺到其氣勢。
後來史密夫於1892年再次購入山頂酒店,酒店最終在1922年,由酒店大戶,香港上海大酒店公司(擁有香港酒店、半島酒店及淺水灣酒店)收購。
可惜由於酒店日漸失修,於1936年關閉,後來因於1938年火災燒毀。有說酒店舊址曾於1949年以64萬7千元公開拍賣,但無人競投。
從地政總署於1959年拍攝的黑白圖片中,酒店拆卸後及仍可見三層寬濶的平整地台,可見山頂酒店佔地有多廣。
1972年,電飯煲外形的纜車總站爐峰塔(俗稱老襯亭)開幕,酒店遺址變成了露天巴士總站及停車場,部份山坡被削去,地貌漸漸消失。
1992年,山頂酒店原址改建成山頂廣場,樓高三層。商場於2016年進行翻新,2019年完成。
一項有趣的花邊是,由於酒店拆掉,山頂區域沒有一間餐廳,於是有人提議把原本用作轎夫休息的地方改建作餐廳,促成了山頂餐廳的出現。關於山頂餐廳,可以去老編另一篇文章看看:舊山頂餐廳 — 山頂的歐陸小屋原是轎夫休息地
一路在搜集資料時,覺得好像在看山頂酒店的成長故事:歷年來不斷的加建、增加新翼,但到了最具規模之時,卻慢慢凋零,前後不到五十年,已經由盛而衰的走了一圈。叫人驚嘆她的美麗之餘,也叫人概嘆她的早逝。果真的是:「 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看著看著,竟有種悲從中來的感覺,彷彿歷史在重演。
參考資料
山頂歷史
山頂纜車歷史遊蹤|往避暑勝地的貴族交通工具 百年前山頂酒店的輝煌與沒落
山頂酒店(維基百科)
Alexander Findlay SMITH [1844-1926]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