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秋冬天氣清爽又有芒草睇既日子,大東山好多時比旺角行人專用區更似旺角。雖然 大東山 海拔高度869米高,是全香港第三高的山峰,要上去睇芒草好似幾辛苦。不過也可以搭車到約340米高的伯公坳作起點,雖然唔可以踢拖、着converse上,但連小編啲咁既行山小薯都行到,只要做好心理同裝備上既準備,行大東山都可以好輕輕鬆鬆鄧梓峰既~
大東山 如何去?
大東山喺大嶼山,最方便既係搭地鐵去到東涌站,轉11、23或3M到伯公坳起步。由於11號車係往大澳,人龍往往係最長,但班次又會較密,所以自己衡量喇。而因為近年多人行山,有時巴士公司會突然開一班專往伯公坳既車,等緊任何一路車既朋友就要醒目留意下喇。

落山後不用過馬路,在車站旁便有一條樓梯上到一個涼亭位置。可以在這兒鬆鬆筋,喝口水,準備上山!


由於初段的梯級是由大大小小的石塊砌成,大小不一(基本上大的居多)所以是頗為吃力的。不過捱過頭十來分鐘,讓雙腿習慣了大跨度的攀登後,慢慢就可以適應。

上大東山說難不難,說易不易;說它難,上山部份全是石級,不用爬山,沒甚麼泥路沙石路;說它易,石級有大有小,而且起步後不停攀爬一小時才到稍平的位置,中途當然可以停在路邊喘氣,但總不宜久留,所以絕非行慣商場樓梯人士可以應付。小編試過起步五分鐘身後已經有人喘着氣問到了沒有,所以若是完全新手,絕對不建議第一座山就挑戰大東山。不過像小編這個只行過十次山的新手,由落車至看到如此開揚的風景也只是需要40分鐘,計落其實唔算難。

話咁快已經到達了差不多有人那麼高的芒草地帶。

回頭望原來景色已經很開濶!

大東山另一個好處就是沒有巨大的樹木,而且只有一條山徑,基本上不會迷路。

猜你會喜歡:
東澳古道 — 東涌到大澳 ,入門級難度山徑
慈沙古道 — 在市區行古道
甚至有人帶埋衫上去影相。

到了半山,開始有分支路:一條是向上到大東山的山頂,在山頂可以在標高處打卡。

小編無膽,沿山腰到另一山頭看爛頭營。從伯公坳落車個多兩個小時後,就可以見到散落在山頭俗稱為「爛頭營」的景色了。



據資料顯示,爛頭營是教會在二十年代興建的,由東涌原居民,花了6個月,慢慢搬運建材上山興建的,專給外國人躲開海邊濕熱天氣,作避暑之用。
以前的人真堅!
小編將自己搬上山頭都勉勉強強。

站在山嶺上,眺望山脊,幾間石屋星羅棋佈,
有一刻懷疑自己置身外國,
一切是那麼原始、樸實…
小編衷心的希望
這美麗願永遠。

上大東山的重頭戲除了爛頭營,就是看芒草。要觀賞芒草最好的時份當然是日落時,斜陽照在芒草上,一點點晶瑩的猶如小水晶散發光芒,而且一大片的金黃芒草真如一塊絨毯鋪在地上,實在美麗奪目。



小建議
大東山不算難行的山,但絕對不宜新手挑戰。建議初行山人士先從塘門水塘行起,別小看水塘平地,沿水塘走一圈也要兩三小時,若真的鍛練,急步行走,活動量也不低。然後可以先挑戰元荃古道,古道有高低起伏,同樣是鍛練耐力的好路徑。
另外就是裝備,上文提到人字拖、converse都不適合行大東…不過一般鞋底有坑紋的波鞋已可應付,當然穿著行山鞋是最好,但如果不是經常行山,又未必需要為大東專買一對行山鞋。

(不過,行山可是會上癮的,裝備自然會漸漸齊備…)另一項不可不提的是行山仗。小編的平衡力較差,本身又有點畏高,有時遇到一些較斜的山路會膽怯。但用了行山杖之後,在擔心會跌的時候借一借力,無論安全和心理上都很有用!是小編高度推介的行山恩物。

此外小編還想提醒山友量力而為,去大東山可以登頂打卡,也可以看爛頭營,但並不代表登不到頂或看不到爛頭營就沒有去到大東山。如果覺得力有不遞,不如打道回頭,沒有差人會拉的。真的心有不甘,鍛鍊好體力下次再挑戰,小編也是去了兩次才看到爛頭營,還未登頂呢~

繼續看:
鹿頸到谷埔 — 零難度看黃金蘆葦田
千島湖 清景台 — 從屯門到元朗,睇湖景再偶遇芒草與紅葉
霍米園 Homi Villa — 荃灣半小時可到的隱世日落打卡點
享逸台 – 城門水塘最新景點(附加城門水塘各個打卡位)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