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山真是會上癮的!未必是為打卡未必是消耗大量卡路里,但身體就是習慣了每星期要到郊外一次,尤其看到窗外天朗氣清,而自己卻又因為工作應酬之類被困室內,就真的十二分身痕。
是的,因為天氣不似預期。一年得嗰52個週末,當中超過一半唔係太熱就係太凍,唔適合行山,然後又有打風落雨,計下計下,一年可以舒舒服服咁行山既日子有機會唔夠廿日。
當遇上天陰陰雨濛濛既天氣,就係最15、16既時候。因為山路下雨後會濕滑,而且天色較暗,倘若一下不慎走入歧途要call人救,實俾網民插到體無完膚。呢個時候,一啲鋪得好好既郊遊徑就可以一次過滿足輕度行山又十分安全既要求喇。
其中,大潭水塘就係一個不錯選擇。機緣巧合,在下就試過在一個滂沱落淚的天,加上灰暗霧一片的情形下,越行越入,越行越迷……
大潭水塘 路線:
去大潭水塘,有兩個方法,一個係鰂魚涌出發,經柏架山道自然徑上;另一個由黃泥涌水塘出發,經紫羅蘭山徑去水塘。
在下就選擇了由鰂魚涌出發的路線。出發時,天氣還算不錯,由鰂魚涌地鐵站A出口,轉右向北角方向行,到路口就會見到柏架山道自然徑的路線牌,設計算不上漂亮,但勝在醒目,真係行過路過都唔會錯過。
沿着指示上山,15分鐘就會到達第一個景點:林邊屋(又名紅屋),是太古洋行在1920年代興建,作為太古糖廠高級職員的住所,現則活化成為「林邊生物多樣性自然教育中心」,介紹本港的生物多樣性。
原本林邊屋有兩棟主建築,屬二十世紀初愛德華式建築風格,仲有個中式瓦頂。可惜日治時期被破壞,後來太古洋行重建,把兩棟屋二合為一。室內有很多展品與影片,不過對很多文青/偽文青來說,或者佢既打卡度比生物多樣度更吸引。
參觀完舊建築,繼續往前行,不用半小時,就可以眺望返鰂魚涌的高樓大廈,不過因為無乜出名的地標,在下都唔係好識分。
行行重行行,無幾耐就見到金督馳馬徑。顧名思義,呢條徑就係俾金督馳馬既山徑啦。現在看來,好像很超現實,但在1925年,港督金文泰又真係喺度馳馬,而原來仲有一條徑係記念佢老婆,金夫人馳馬徑添呀!
經過呢段路徑後,天氣漸漸變差,霧亦慢慢開始集結,山路亦由開揚變得叢林密佈,開始要撥着大霧默默地在覓我的去路了。
不過很快,就到達了大風坳的涼亭,亦是全程的最高點,可在這兒稍事休息。
涼亭前有上下山路,向上是往柏架山頂,要去大潭水塘的話,就開始走下路了。不過我們初期不辨路向,走了上山幾步,竟然發現了一條野豬徑。可惜因為凍得滯,野豬們要休息,沒出來歡迎我們。
由於不在預計範圍,我們沒有繼續走野豬徑,回身落山,走到大潭水塘。
大潭水塘由1883年開始興建,至1888年完成,其後又再加建了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及大潭篤水塘,全部都有過百年歷史,而這些水務設施,也被列為法定古蹟,十分值得觀賞。
政府亦印製了一些介紹大潭歷史的單張及資料,對歷史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邊看資料邊行山。
沿途亦有不少燒烤場地,不過這種自己搬炭自己透爐的燒烤方法已越來越少人願意做。記得在下小學雞時同學們聽到有得去郊外燒野食,已經商量着誰帶炭、誰醃豬扒誰整雞翼……今天大家寧願坐在冷氣地方剔放題滑手機,時代是進步了,但回憶還有沒有那麼多笑聲?
大潭水塘
感想
看網站很多都會鋪大潭篤水塘的宏偉照片,在下這次沒去,沒有甚麼呃like照片流出。但行山其實唔需要俾人見到我睇到咩靚景,就如人生,也沒必要向人交待自己走過的路。這一生志願只要平凡快樂,誰說這樣不偉大呢?
長度
約8公里
需時
約3小時
難度
1星(1星最易,5星最難)
起點交通
鰂魚涌港鐵站A出口
終點交通
14號巴士或小巴,往筲箕灣或西灣河
更多行山路線:
千島湖 清景台 — 從屯門到元朗,睇湖景再偶遇芒草與紅葉
藍地水塘 — 嶺南大學斜路上藍地水塘,過藍地大街買懷舊小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