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茶是不少香港人的日常,一家大小扶老㩦幼的上茶樓當然開心,但現實更多的是老人家一盅兩件自得其樂。所謂的一盅兩件就是一盅茶,兩件點心。點心早已名揚國際,去到世界各地都可品嘗,但一盅茶,卻漸次失落了。你或會奇怪,茶還在,沒消失呀?請注意,現在茶樓一般奉上的是茶壺茶杯,沒有茶盅了。那甚麼是 茶盅 ?

茶盅又叫焗盅,係廣東人的叫法。北方人一般叫做蓋碗,據說是起源於唐代的四川,發展至明清成為現在的樣子。茶盅從前是上層社會的玩意,是因為一個茶盅又有蓋,又有碗又有托,喝茶時還要姿勢優雅,一般平民哪來這樣子的閒情?
一直到後來到晚清時因為戰亂,很多尊貴之物都飛入尋常百姓家,茶盅亦不例外。

記得小時候跟先父上茶樓,往往都是用焗盅來泡茶。茶盅有兩種喝法,可以作杯直接飲用或作壺倒茶入杯。
用茶盅喝茶的情景在一些較為考究或早年的古裝劇都可以看到,用茶盅直接喝茶時先拿著碗托,端起整套茶盅,另一隻手輕輕揭開碗蓋,聞聞茶香。然後以碗蓋撥開浮面的茶葉,再啜飲茶湯。手勢最好不慌不忙,才能顯得優雅怡然。

用 茶盅 喝茶方法
當作壺使用時,可以先刮幾下茶葉,將碗蓋斜側少許,留出隙縫,然後用食指按穩碗蓋,以拇指和中指夾著茶盅的兩邊,把茶湯注入茶杯內。

用焗盅喝茶是很著重水的溫度,所謂水滾茶靚,而且焗盅比起茶壺的容量細,常常要添水。所以舊式茶樓會看到一個個常常煲著的大水壺,方便侍應隨時為客人添水。

個人覺得上茶樓可以一人一盅茶是十分貼心的,各人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茶種、濃淡度,我喜歡濃普洱,你愛淡香片,各適其適。可惜用焗盅喝茶這傳統已漸漸式微,除了一些長者(如小編)以及喜愛茶道的人士外,沒甚麼人提起。許多時說起懷舊茶樓,人們往往提到推車仔點心,甚至掛在頸前的點心盤,卻甚少提及茶盅喝茶。相信年輕一代莫說不懂得操作茶盅的技巧,甚至未必知道有茶盅這茶具。老一輩常說的一盅兩件,現在只得兩件遍地開花,一盅卻恐怕會像傳說般被淹沒在時間的長廊中。
看著急速變化的社會,有時覺得好像被逼患上腦退化症,多少曾經習以為常的生活細節被淡出、被淡忘,甚至只能在博物館或古老掌故中才能尋到。或許只能把一切藏於心底,永久珍藏那一份回憶與優雅。

香港現在還用茶盅喝茶的只剩寥寥數間:
陸羽茶室
中環士丹利街24號地下至3樓
蓮香居
上環德輔道西46-50號2-3樓
參考資料:
蓋碗的使用方法 – 號角月報加拿大版 二零一七年十二月
https://www.heraldmonthly.ca/newspaper/web/articleView.php?date=201712&id=5629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