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 舊山頂餐廳 ,很多人會知道這是一座歷史建築, 竪立在太平山頂已有過百年之久, 外型很有童話小屋感, 也很有殖民地色彩。 但原來這裡最初是一個供轎伕休息的地方……
話說喺香港開埠初期, 即係 18幾幾年時, 唔少西方人從歐洲來到香港做生意找機會。 大家都知香港的天氣又濕又熱, 連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覺得不太舒服, 住慣歐洲的洋人又怎會慣? 於是好多有錢歐洲人都會搬上山頂住, 貪山頂夠風涼水冷。
但係山頂山長水遠, 除了靠自己雙腳外, 就只能靠轎夫抬人上落山頂。( 庇利羅氏除外, 佢騎駱駝的。)
於是在 1882 年, 伍廷芳建議興建山頂纜車, 連接維多利亞城同山頂。 而今時舊山頂餐廳的地點,就是在 1888 年興建山頂纜車時, 供英國工程師工作及休憩的地方。
這個休息棚的建築頗為簡陋, 相片所見該為一些草棚類建築, 遇到稍為大型的颱風不知能否抵擋。 草棚對面的大型建築就是山頂酒店, 亦是現今山頂廣場的所在地。
咁有咗山頂纜車, 咪唔需要轎伕啦, 點解仲會有個地方俾轎伕休息架呢? 其實我地今日成日講既所謂山頂, 即係纜車總站、 山頂廣場之類, 嚴格嚟講並唔係山頂, 而係叫做維多利亞峽( Victoria Gap )或爐峰峽, 從此地上去山頂不同的住宅還有一大段路, 這些路途, 就要靠轎伕抬轎代步了。
所以在山頂纜車完工後, 政府就選擇了這個地點, 建造一個可抵禦颱風的堅固建築, 停放轎子及讓轎伕休息。 1901 年工程展開, 1902 年完成, 分為兩部份, 供公共與私人轎伕使用。
呢個轎伕休息室只有一層, 使用當時歐洲甚為盛行的藝術與工藝風格 ( Arts and Crafts ),較為明顯的特色包括石牆、 拱形窗以及斜屋頂。
到了1923年,轎子可以被遊客用,這幢建築物亦同時向外公開。
日治時期,這兒被日軍用來作警崗。
由於有了汽車,轎子逐漸式微, 轎伕休息室於1947年開始改作露天茶座及西餐廳, 並名為山頂餐廳。
從照片所見, 休息室似乎曾作改建或加建。 由最初的一字型變為L型, 原來有拱門及窗加上了木框玻璃門, 在石屎地上加上木地板,亦加上了煙囪。 加上籬笆與植物, 活像歐洲農村的小屋。
跟許多歷史建築一樣, 舊山頂餐廳也曾面對清拆的危機, 由於山頂越來越受旅客歡迎, 70 年代曾有建議把餐廳清拆, 驣出空間興建停車場。 好在, 最後無事, 舊山頂餐廳亦在 1981 年被評定為二級歷史建築。
老編記得很小的時候,由於某位外國親戚來港,所以曾與家人到過山頂餐廳。由於自小家貧,能到山頂餐廳是一件大事。那天吃了甚麼老編通通忘了,只記得那裏的例湯非常好喝。後來人大了,曾到訪山頂餐廳數次,始終找不到當日那碗例湯的味道。現在回想,那碗不過是加了很重手味精的湯水,也許接手的大廚覺得欺客,便無得留低。有時候,情意結或童年回憶就是這樣,當年得到的未必是最好,但因為發生在童年,資源缺乏但被許多大人寵愛著的歲月,那些最普通的事物都鍍上了金邊,美麗得無法逼視。
時至今日, 舊山頂餐廳早已易手多時, 亦改名為太平山餐廳, 不過內部的改動不大, 算是一個與舊時代連結較好的地方。由於餐廳是香港少見的西式鄉村建築,加上極chill的戶外環境,這兒也是很多人舉行婚禮或戶外聚會的好地方。但最近太平山餐廳的租務合約已滿,政府亦把餐廳重新招標,未來不知會如何。反正香港的舊建築任何時候都岌岌可危,有機會見就見多幾面了。
去菁存蕪的地方
香港並不是舊建築物友善的地方, 許多今時今日所謂「 保育 」的地方不過是精品的旁支, 例如舊總督別墅拆了, 剩下更亭; 或者山頂酒店消失了, 只留下對面的轎伕休息室。 若不是有心翻看舊照片, 許多漂亮的歷史與事物慢慢就被淹沒, 時日過去後, 也許就會相信香港只是一個蒼白且尚待發展的地方。
參考資料
DIVA CHANNEL:入選建築(28):山頂舊山頂餐廳
http://www.etnet.com.hk/www/tc/diva/art/feature/29065
舊山頂餐廳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8%8A%E5%B1%B1%E9%A0%82%E9%A4%90%E5%BB%B3
The Peak Lookout
https://www.wikiwand.com/en/The_Peak_Lookout
延伸閱讀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