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閃放空 (1小時路線), 行山/郊遊

捐山窿公園 — 與石籬遊樂場的轉生重逢

2023年按:捐山窿公園 已被圍封,曱甴都捐唔過⋯據聞要起橋通往人工島⋯總之一封就要封五年啦⋯

覺唔覺得近年個城市好沉悶 , 居屋公屋一個樣、 學校一個樣, 連樓下俾小朋友玩的遊樂場都係得一個樣 – 悶樣。 有人開玩笑話超過五歲既細路就唔會想喺兒童遊樂場玩, 因為啲設施實在太低 B 。 所以當有人「 發掘 」出於 1969 年建成, 九十年代清拆的石籬遊樂場出嚟時 , 個個都驚為天人 ! 原來遊樂場可以咁有藝術感, 可以咁有創意。 可惜 , 除咗六、 七十後既石籬街坊, 好多人都緣慳一面。

不過原來呢個世界上真係有得轉世, 中西區區議會喺 2019年 就喺沿海一個空地,起咗一個「 捐山窿公園 」,由本地學生負責製作,重現部份當年遊樂場的玩樂設施。今次老編就從西營盤出發,帶大家去海邊捐下山窿!

石籬遊樂場
石籬遊樂場

去 捐山窿公園 路線

去西營盤可以搭巴士、電車,老編今次就選擇了地鐵,事關可以睇多一個景點:立體浮雕畫。這些浮雕畫是在地鐵西營盤 B1 B2 出口,行過路過應該唔會錯過。

這些立體壁畫名為「 裡裡 ‧ 外外 - 東南西北 」, 是由英國藝術家 Louise Soloway Chan 創作。 老編覺得這些壁畫沒有甚麼風格流派, 卻是很寫實很貼地的反映了西環一帶市民的生活現況 , 很有質感。 而且很多物品的製作也很細緻, 那些臘腸令我想過是否拿了真的貼上去~

西營盤地鐵站壁畫

出了奇靈里便是德輔道西, 這時一直往西行便對。

來到水街便可以轉右, 沿著水街向海邊走去。

一路去到豐物路,看到前面有建築物擋著, 便可以轉右。

沿著豐物路走到盡頭便是豐物路海濱公園。 雖然看似被鐵絲網封了, 但走前看其實是有路的… 雖然唔明點解個入口要做得咁隱秘。

幸而入到去看到的景色非常開揚, 有幾個貨櫃展覽館, 不過老編無乜興趣睇…
捐山窿公園

這兒一共有3組參考石籬遊樂場部份設計, 以圓形石屎水渠管組成的設施。

捐山窿公園

個人覺得第一組是最類似的。

捐山窿公園

第二組感覺稍為雜亂, 但因為有些渠管傾斜攞放, 小朋友可以當滑梯來瀡。

捐山窿公園
捐山窿公園

第三組看似最簡單, 但好像叮噹其中一個法寶: 放大縮小隨道。 從大的一邊走進去, 從小的一邊走出來便縮小了, 然後我們就可以在小空間享受大世界……

捐山窿公園
捐山窿公園

感想

驟眼看捐山窿公園的玩樂設施好像很簡單,只是幾根大大小小的水管隨意地放在一起,沒有各種依據理論來「啟發」兒童各種感觀的設施。但老編覺得這兒啟發的,是孩子更重要的想像力。此外大人與小朋友可以一齊玩 ,也比那些過份保護的遊樂設施更有心。 老編成日覺得父母對小朋友除了愛護以外, 信任還更能幫助他們成長。 信任他們能判斷危險、 信任他們能跌倒起身、 信任他們會好好保護自己, 才能讓孩子真正成長。

除了水渠管外, 這兒也繪上了一些立體畫, 在適當的角度也看會有點立體感的。 好喇, 老編覺得麻麻, 不過加埋人會明顯啲…

捐山窿公園

從捐山窿公園的右邊沿海傍走, 一邊吹著海風, 一邊可以到另一個公園, 中山紀念公園。

捐山窿公園

途中有些相信是本年藝術家的一些作品。

捐山窿公園

看著維海吹海風,幾時都咁寫意。

中山紀念公園最著名的相信不是孫中山像, 而是那個市區罕見的大草地。

中山紀念公園

藍天白雲與青草地, 是小朋友假日放電的好地方。

中山紀念公園

坦白說, 老編覺得這個公園設計得有點怪, 無端有個牌樓、 有個銅像, 背後又有一支支十字架般的支柱, 再加上幾塊白牆, 唔知做乜。 有人說是風水陣, 信不信由你。

中山紀念公園

離開公園穿過干諾道西再穿出去德輔道西, 很快便可以回到西營盤的 A2 出口。

豐物道海濱休憩用地

起點交通:
1. 西營盤港鐵站 B3
2. 巴士 1 、 5B 、 10 、 隧巴 904 、 905 、 970
3. 電車

參考資料:

「捐山窿」公園 – WE Park
http://www.playfuldistrict.hk/we-park/

更多行山郊遊路線
沈雲山 — 好有日本feel!全斜路20分鐘走上沈雲山看飛鵝山
藍地水塘 — 嶺南大學斜路上藍地水塘,過藍地大街買懷舊小食
元荃古道 — 從荃灣到深井,尋找陶淵明的悠然南山

Leave a Reply